<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金玉之声帝王风采
“超黄金点男高音”黄盛典:
发布时间:2017/3/29 11:03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陈泽楷

  黄盛典是潮剧观众熟知的人物,潮剧著名老生演员,曾任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1960年进入潮剧团后,扮演过《张春郎削发》的皇帝、《于谦》的于谦、《柳玉娘》的唐太宗、《访鼠》的况钟以及现代戏《节振国》的节振国、《迎风山》的继来、《八一风暴》的方大来、《白毛女》的大春、《张思德之歌》的张思德等近百个潮剧角色,受到东南亚不少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7年赴京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被北京专家誉为“超黄金点男高音”。


  不过,像他这样一位在台上挥斥方遒的人,日常生活中却有些“怕见人”。作为名人,他几乎没接受过采访,有关报道也极少。由于“畏小理”(怕见人),上世纪50年代后期,潮剧团两次到潮州招人,他都被报考现场黑压压的人群,吓得连门都不敢进,无功而返。


  那么,他又是如何走上潮剧艺术之路的呢?



金玉之声帝王风采.jpg

  73岁的黄盛典重拍《回书》饰刘智远,风采依旧。


  “半路”杀出一名老生


  1938年生的黄盛典是潮安彩塘华侨村人,上世纪50年代中读书时便是学校文艺活跃分子,还加入了家乡业余潮剧团,演过“大小生”,参加过县里的会演。1958年,黄盛典从韩山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助教,被选为校教工共青团书记,组建教工文工团,不时参与演出,开始有了点名气。一年后,他被调到潮安文工团当了潮剧演出队队长,约摸半年后,又调到潮安稻香潮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期间他得剧团师父传授传统老生戏《回寒窑》,每天坚持6点起床练功,不久便能登台演出。翌年,黄盛典在古装潮剧《斩韩信》中扮演韩信,每次在戏院一演就是四五十夜,场场爆满。


  1970年,黄盛典作为人才被输送到刚刚成立的汕头地区潮剧团。此时,剧团正移植样板戏《沙家浜》,准备赴省参加会演,黄盛典被委以扮演主角郭建光。在穗会演时,观众反应奇好,广东剧界都在为潮剧“打彩”。黄盛典的演出让人无可訾詈,特别是剧中“党中央指引方向”和“十八棵青松”唱段,有几处既激越又高亢的长拖腔,唱得一气呵成,余音缭绕,让观众领略到潮剧声腔之美;1973年在鹏城演出时,当地媒体撰写大篇剧评报道。有一观众,自从看了他的郭建光后一直念念不忘,待儿子出世后索性为其取名“建光”,以纪念那段逝去的“追星”岁月。


  演戏要深入生活


  黄盛典说,演戏要深入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上世纪60年代中,为演好《焦裕禄》,他深入到河南兰考县体验生活。兰考之行,黄盛典深受感动,从中也了解到有关焦裕禄生前的第一手材料。


  经历了精神的澡雪,带着真挚的“阶级感情”,黄盛典演出了焦裕禄的精气神。当彩排至“战风沙”这一场,演员、乐手都难抑悲痛,一个个泣不成声,戏不得不辍演……正式上演后,引发观众强烈共鸣,黄盛典被亲切地称呼为“老焦”。


  2010年,73岁的黄盛典再次粉墨登场,重拍演了数十年的《回书》《包公赔情》等折子戏。对着化妆镜,吊眉画眼,掸衣整冠,浓墨吊走了眼角的皱纹,朱红的油彩遮住了腮边的斑痕。一切仿佛又回来了,他还是台上那个忠美髭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郎!


  “从此云山缥渺音讯绝,想不到刘智远,倒做了亏心薄幸人……”长长的拉腔回响在空荡荡的剧场上方,多年不唱戏的他,一开腔,还是那么清峻高昂。没有观众,没有掌声,黄盛典依然唱得动情,眼眶忍不住盈盈欲滴。几把摄像枪对准他,记录下他在戏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笔者突然明白,生性“生怯”的他,敢在人前“抛头露脸”一辈子,这缘于对戏的热爱,一踏上舞台,他便忘了自我!


  始终保持平民本色


  成为名角、当过团长,黄盛典却不追名骛利,始终保持平民本色,从潮剧院一团退休后,更是曲肱而枕,深居简出。不过,人淡如菊的他在国内外有不少“粉丝”,观众对他的喜爱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家里不时会有不速之客,辗转千百里,乃至远涉重洋登门求教,或聊聊旧事,或纯粹只是为了见一见他的“真容”。对贸然造访者,黄盛典几乎来者不拒,热情相待,教唱授艺,分文不取。有的票友干脆在潮剧网上发唱段邀他点评,不懂电脑的他也不厌其烦,让儿孙帮忙打字,逐字逐句给予评点指正。


  每年正月,黄盛典会应邀到潮汕乡村演唱,热情的观众常常把棚前挤个水泄不通。有一次,一名年长的观众按捺不住激动,当着他的面,兴高采烈地唱起上世纪60年代他主演的《急水渡》唱段,并作了“盛情曲韵传千里,典雅乡音醉万家”藏头诗相赠。50年的“神交”,演员与观众,凭着一句潮音,便能对上默契,就这样与旧时光相遇了,仿佛找回了往日驰骋舞台的美好年华。


  几年前,在某机构举办的一次潮剧艺术终身成就奖评选活动中,黄盛典出人意料,榜上无名。许多人为他抱不平,黄盛典没说什么,经历过得得失失,他清楚“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的道理。诚然,他对潮剧的热忱,岂是一两个奖能掂量得出的?


 
 
上一篇: 犹忆当年“刘明珠”
下一篇: 潮剧盔头作坊 鮀城仅此一家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