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外,还担负着指挥乐队、掌握演出节奏的任务,司鼓的技巧和方法与演员表演的配合将直接影响整台戏的气氛和效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广东潮剧院一团一名80后的青年司鼓——王旭,了解他背后多彩的鼓乐人生。
  声色艺:王旭,欢迎做客潮剧《声色艺》网刊。司鼓,在戏曲音乐中充当演奏者和指挥者,控制整场演出的节奏、情感,起着综合艺术枢纽的作用。很多人对司鼓演奏不甚了解,请给我们做简单介绍。
  王旭:司鼓,又称鼓师,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司鼓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对剧目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
  声色艺:在2012年第七届戏剧演艺大赛器乐比赛中你夺得金奖,获得好评,你慷慨激昂、粗狂热烈的演奏风格深入人心。请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参赛曲目,让我们一起回顾下。
  王旭:我当时参赛的曲目是《闹天宫》,选取民族打击乐《龙腾虎跃》中的精髓结构而发挥出来的一首纯鼓乐作品。
  声色艺:俗话说“众口难调”,一首曲子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赞赏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你认为《闹天宫》这个作品能获得金奖的原因是什么?
  王旭: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和赏识,这个作品能获得好评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突破传统大锣鼓的表演形式,只选用排鼓、大堂鼓与副鼓来演绎整首曲目,给人耳目一新、纯粹鼓乐的听觉享受。另外一个原因是技巧方面的发挥与三个鼓直接的紧凑配合把整首曲目表现得活龙活现。
  声色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打击乐的?
  王旭:我出生于梨园之家,爷爷奶奶和父母亲都是剧团的成员。家庭的熏陶让我从小就对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打击乐。1998年我考进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潮剧演奏专业开始进行专业系统学习,从而开始了我的打击乐职业生涯。
  声色艺:相比其他乐器,打击乐的演奏学习是一个更加枯燥乏味的过程,需要学艺者更多的耐性和恒心,谈谈你的学习经历。
  19
     
   
封面人物  
  王旭:刚开始学习感觉很枯燥,每天都在练习四个动作,就是挑、拔、刮、扬,这四个槌法。但是从中慢慢的摸索中发现,要把这四个基本动作表现好并不容易,要打出好听的音色更难。于是我开始每天进行不少于三小时的练功,独自一个人在鼓房不断练习、不断进步,直到老师让我用司鼓进行第一个短戏的排练,才真正接触和理解到舞台演出司鼓和大锣鼓演奏的不同地方。舞台演出司鼓比大锣鼓要更加用心于与剧情、音乐,以及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的配合。哪
比赛现场
怕一个手势的轻重都需要锣鼓来演绎才有现场气氛。虽然我是在舞台演奏司鼓,观众看不到我,可是司鼓的重要性是整个舞台的指挥者,所以我要更加用心去研究和理解。在校也经常随团出国表演,获得了较好的舞台实践。2002年毕业进入广东潮剧院一团后,接触了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得到他们的指导,专业技术不断提高,每一部戏都很用心去完成,不断得到好评。我也把原来对打击乐的兴趣变成一份喜爱的事业。
  声色艺:把兴趣爱好作为一份事业,是人生中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相信你对司鼓演奏有自己的见解。
  王旭:那我就说说我的一点愚见吧。首先,要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作为一名专业司鼓,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专业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统一并完美结合的工作,因而就更严格地要求我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