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见证抗战时期新加坡华侨的赤子心
系我市首个获该基金资助项目,为潮剧发展增添后劲
发布时间:2016/8/25 11:03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张晓丹 林蓁

陈史 摄 新加坡陶融儒乐社捐赠的椅帔承载着一段历史

  在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的橱窗中,一件刺有“星洲陶融儒乐社惠存”字样的精美椅帔被摆放在博物馆的一角。或许参观者会被它栩栩如生的刺绣折服,却不曾知道,这件看似普通的椅帔,却承载着见证新加坡华侨支援中国抗日历史的可贵物件。近日,新加坡陶融儒乐社副社长林舜香女士一行来到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为我们讲述这件椅帔背后的故事。

  为抗战筹款演出

  椅帔从潮州订制

  这件精美的椅帔已经历经将近80年的风霜,可依然华丽耀眼。白色的丝绸在灯光的照耀下依旧闪烁着它原有的光泽,椅背上一只五彩凤凰正展翅腾飞,紫色的芍药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热情绽放,环绕四周的花朵绿叶更是把整件椅帔点缀得华丽夺目。

  陶融儒乐社成立于1931年,是新加坡老牌的潮剧及潮乐社团。乐社是当年由陈基础、黄汉民、余树良、潘俊芳等18位旅新的潮乐爱好者倡议成立的,目的是让在新加坡的爱好潮乐乡亲可在异国以所钟爱的潮乐陶冶身心,在海外弘扬中华国粹的潮乐艺术。从青年时期便加入乐社的林舜香女士如今已年过花甲,数十年来,她不仅亲眼见证了乐社的蓬勃发展,也在老一辈乐社人的口口相传中得知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故事,而承载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正是珍藏在橱窗内的这件椅帔。

  “这件椅帔是在1937年为抗日筹款演出而订制的,是新加坡乐社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战前遗物’。”林舜香女士告诉记者,1937年的“七七事变”让身处新加坡的潮籍乡亲倍感愤怒,为了帮国内筹款抗日,乐社决定举行一场大型演出。据介绍,为了让演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乐社在演出舞台的布景上做了调整,由当时乐社社长林智千与其兄长、名誉社长林子明联合捐赠,专门从潮州刺绣厂订制了两套刺绣工艺椅帔、桌围用于改变舞台布景。“另外一套椅帔目前存放在我们陶融儒乐社的樟木箱子中。”

  华人被日军肃清

  乐师献出生命

  1937年9月19日,这场以“新加坡陶融儒乐社演剧为祖国难民筹赈会”为主题的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并筹集到一笔不菲的款项捐给国内抗日部队。“当年陶融儒乐社的成员基本都是华侨,大家演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帮国内抗日筹集资金。”据乐社副总务李咏恩女士介绍,尽管远在海外,但爱国华侨们并未置身事外,而是积极地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可他们对于国内抗日战争的支持,后来却遭到日军报复。为报复新加坡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以及华侨对日军的抵抗,日军从1942年2月18日至25日进行了大检证又称“肃清”。他们在判定出敌对分子后,当即处置(死刑)。因为侦查的时候没有记录,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伤亡人数。最后日方抓走了几万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建造“死亡铁路”。

  “现任陶融儒乐社社长杨浩然老先生的父亲就是这次‘肃清’行动的受害者。”据林女士介绍,当年杨老先生只有12岁,有一天,日军的轰炸机把他家炸塌了,幸亏他和母亲、妹妹在屋子外面逃过一劫。无家可归的杨老先生赶快跑到乐社找父亲,可乐社的人告诉他,他的父亲已经几天没有出现了。后来有人告诉杨老先生,他看见其父亲在日军设置的路障前被盘问,随后就被抓上车,之后就没有再看见他了。“据老人们回忆,当年日军设路障盘查,只要你是一名华人,稍微有文化,还有份职业,日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抓上车,绝大多数人被拉去枪毙。”瞬间没了家园又没了父亲下落的杨老先生只好举家逃难到马来西亚投靠亲戚。1945年9月日本投降。杨老先生一家又回到新加坡,并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陶融儒乐社打听父亲的下落,可结果是失望的。为了纪念父亲,也因为从小就在乐社长大,杨老先生留在乐社当学徒,成为乐社的一名乐师,而这一呆就是70年光景。

  椅帔背后血泪史

  华侨拳拳赤子心

  林女士回忆说,听老人讲,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消息传来后,新加坡的华人无不对家乡的亲人牵肠挂肚,纷纷以各种形式筹资筹物。“米、盐、油、糖、面粉等等东西,还有腌制的猪肉,都装在铁桶里一桶桶往国内寄。钱更是不用说,当年的潮汕人大多在新加坡的码头当苦力,但只要积攒点钱就寄回去。”“现在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已经不多,完好保留下来的物件也很少了。”李咏恩女士告诉记者,当年日军侵占新加坡的时候,由于对华人的屠杀,新加坡很多乐社出于安全考虑,都把演出的所有东西毁之一炬,成员们也都各自逃命。由于陶融儒乐社公开演出的时间不长,知名度不高,乐社成员冒着生命危险把当年爱国演出的戏服、道具埋在了一个村子的地底下,这才使得这些物证得以保存。随着时间流逝,“重见天日”的戏服道具因破损、腐烂、遗失,早已所剩无几。

  “一件具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如果没有人知道它的故事,那么它就成了废物。”李咏恩女士表示,如今乐社不定期开办讲座、办展览,将保存着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戏服、道具拿出来,为新加坡年轻一代华侨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为了让这件具有历史价值的椅帔得到妥善的保管并让更多人从它身上了解这段抗日历史,新加坡陶融儒乐社在2010年将它捐赠给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懂得我们海外华人一直不变的拳拳赤子心。”

 
 
上一篇: 微缩版“老戏台”重现昔日演出场景
下一篇: 大观园看戏 老汕头的共同记忆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