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粉墨人生写真情——访潮剧名青衣林玩贞
发布时间:2016/9/2 11:03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陈泽楷

201607261545142331.jpg

林玩贞介绍她出演过的角色。陈泽楷 摄

 

  “霓裳飘丽影,绿袖舞长风。” 知名潮剧青衣演员林玩贞,不仅唱腔优美,咬字纯正朴实,且其塑造人物的演唱技巧丰富,形成一人多面的表演风格。在近半个世纪的潮剧生涯中,她饰演的角色涵盖了闺门旦、青衣、老旦、彩旦等,如《搜楼》的陆韵香、《蔡伯喈认像》的赵五娘、《谢瑶环》的武则天、《扛石》的丘孝之妻、《王莽篡位》的吴母、《薛刚闹花灯》的程夫人、《赵少卿》的冯湘珠,现代戏《万山戏》的春嫂、《迎风山》的李花、《蝶恋花》的孙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角色性格迥然多变,红花绿叶掩映成趣。她一生醉心于戏曲艺术,不但为潮剧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就了她粉墨真情的人生。

  刻苦磨砺纠正声腔不足

  听过林玩贞唱曲的观众,都觉得她气息饱满、咬字醇正、声质坚实、音域宽广,对唱念的抑扬顿挫都很有讲究,即使年过古稀仍声情不减。“声腔是戏曲演员的‘本钱’,如果把演戏比作打仗,演员的声腔便是子弹,没有‘子弹’,这场仗便打不成,这出戏便打不响。”林玩贞如是说。而事实上,为了唱戏的“本钱”,林玩贞狠下过一番苦功。

  林玩贞1941年生于陆丰县湖东镇,1957年考进汕头地区戏曲演员学习班学潮剧。初进学习班时,林玩贞地方口音重、咬字不正,声线显细,且不懂唱曲技巧和情绪运用。她的启蒙老师黄玉斗、林和忍,都是潮剧界有名的教戏先生,一开始便安排林玩贞学习《收浪子尸》。这是一折青衣唱功戏,林玩贞一人要唱足近一个小时,戏中还有大量的“活五”调和矮步、蹲步等动作。林玩贞刻苦自爱,每天坚持练功吊嗓,念白唱曲,努力纠正声腔的不足,慢慢地声线便“打开”来了。

  “那时候觉得不努力练功,就无所作为一样。”回忆起学戏的日子,林玩贞感觉既遥远又亲切。她庆幸遇上了严师, 练功的日子既锻造她的艺术,又磨砺她的人生。学习班每次考试,林玩贞均表现不俗。

  用心塑造不雷同的“人”

  戏曲讲究“虚实相生”,出于实、表于幻,讲求意境美。自1958年进入剧团之后,林玩贞潜心钻研艺术,追求舞台的意境美。她对艺术有着自己的见解,把对戏曲的情结蓄于心内,尽情地挥洒在舞台之上,赋予人物更多的艺术内涵与活力。

  1961年,一团排演折子戏《柴房会》,林玩贞是剧中莫二娘的首演者。戏中她通过运用水袖轻扬与碎步前行,展现鬼魂的衣袂缥缈,营造了虚与实、情与景结合所产生的空灵感。在表现莫二娘现出原形时,林玩贞发挥腰腿功之长,转动腰肢,旋展素袖,来一个“卧云”造型,带给观众意境美。该剧1961年底参加潮剧丑戏会演,林玩贞和剧目都获了奖。同年,林玩贞还饰演了《南山会》的金花、《井边会》的李三娘,合起来成为她颇具代表性的“三会”剧目。

  “演员既要演行,又要演‘人’。”林玩贞说。这即是说,演员既要有行当的内涵而又不拘囿于行当,要从具体角色出发,塑造出不雷同的“这一个”。多年的舞台生涯,无论角色大小,林玩贞都坚持演好每一个“人”(物)。1978年汕头地区潮剧团排演了现代潮剧《彭湃》,林玩贞在剧中扮演彭湃之嫂。海丰是彭湃的故乡,而林玩贞自小在陆丰生活,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扮演起彭湃之嫂便显得胸有成竹。但戏曲虽来源于生活,又不能照搬于生活。为此,林玩贞采用了古装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特别是剧中手提篮子给彭湃送参汤那一场戏,林玩贞自己设计了出台时的系列台步动作,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是一个配角,却给该戏增色不少。

  林玩贞在海外享有较高声誉,多次随剧团出访演出:1984年初春,林玩贞在《穆桂英捧印》中饰演太君佘赛花,赴泰国、新加坡、香港交流演出;1987年4月她随潮剧院辅导团赴泰国作辅导演出,在《飞龙女》中饰演太后皇甫长华,与泰国的潮剧演员一同排练演出长达一个多月。

  情倾潮剧不计得失

  林玩贞的艺术深受观众好评,而熟悉她的人,对她的艺德同样评价颇高。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林玩贞,朴实厚道、善良率真。她情倾潮剧又淡泊名利,为了艺术常不计得失——上世纪80年代初,林玩贞在《赵氏孤儿》中饰演主角庄姬公主,在农村、下乡等条件艰苦的环境,都是她坚守在演出一线,而一旦进城和出国演出,她便服从安排,把角色让给别的演员去演。1982年潮剧院二团排演新编历史剧《袁崇焕》,林玩贞在剧中扮演袁崇焕的夫人叶氏,该剧参加广东省直剧院(团)创作剧目汇演时获得嘉赞。一年多后,该剧赴新加坡和香港演出时,剧团安排另外两位知名演员演出叶夫人,林玩贞不但交出角色,而且在舞台上主动排演一次,让接演此戏的演员熟悉演出区位。

  退休之后的林玩贞在潮剧院三团领导的力邀下,返回剧团继续她的潮剧人生,除了参加剧目演出外,还兼辅导年轻演员。三团排演《柴房会》,她把表现莫二娘的要点、演出的心得传授给新秀;2003年夏天,潮剧院举办潮剧传统剧目传承活动,二团的演员向她学习《收浪子尸》,她不顾天热,示范矮步、跪步,一招一式,认真细致,直至大汗淋漓也浑然不觉。

  现在每天早上到公园,别人练扇舞、太极,林玩贞练的还是当年那一套戏曲动作,既强身健体又怡情悦己。粉墨一生的她,时而梦里会见台上芳华,那华屋银屏,歌亭楼榭,多少梨园声缈,一听管弦真切。

 
 
上一篇: 听戏 养闲情
下一篇: 微缩版“老戏台”重现昔日演出场景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